食品檢測有多難?
食品檢測有多難?
如果懷疑自己買到了假冒偽劣食品,又想通過法律維權,那食品檢測就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消費者個人想通過相關機構進行食品檢測難不難?13通電話打下來,健康時報記者著實體驗了一把什么叫“解決無門”。惟一一個可能給檢測的部門,除了高于產品本身幾十倍的檢測費、耗時十幾天的檢測過程讓人卻步外,還只能是個“檢測結果不具法律效力”。雖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態度都還不錯,回答問題也算負責,但小小的檢測需求就是無法順利解決??磥?,要打好食品安全群眾戰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兩個多小時,13通電話……還是不知去哪兒能檢測一瓶香油。
黑豆一洗就掉色,剛買的牛奶一喝味不對,香油的味道熏得人頭暈……當消費者購買到可疑食品后,誰能給個說法兒?健康時報記者以檢測一瓶熏人香油為由,體驗了一下消費者個人進行食品檢測的過程。
9月13日下午3點20分,記者首先撥打了“北京市工商局12315綜合服務平臺”。在連續幾遍的“座機忙,請稍候”之后,161號服務員禮貌地給記者建議說:關于香油該如何檢測的問題,最好撥打“12365”,因為它是“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投訴舉報中心”。
20分鐘后,“12365”終于結束了“請按1、請按2……”的語音轉接系統,人工服務話務員同樣禮貌地給記者提供了一個電話:63057972,即北京市食品質量監督檢驗2站,是“專門檢驗調味品的”。
記者趕忙撥打此電話,但始終是忙音,于是再次撥打“12365”,還是等待了半天語音后,人工服務話務員又重新給了一個電話:63037972。
這一次記者撥通之后,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解釋說,他們這里只檢測醬油、雞精,唯獨香油不屬于這里檢測。該女士介紹,香油檢測的問題,應該找專門負責糧油檢測的機構。
記者于是再次撥通“12315”,這次話務員提供了北京市糧油及副食品監督檢驗站的電話60245708。接電話的是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先生,他說:香油可以檢測。檢測一次400到500元錢,10到15個工作日取結果。而且,檢測數量必須是500毫升。這位先生再三向記者申明:“這是規定?!睂τ谟浾叩臋z測要求,他覺得有點奇怪,問:“為什么不直接找工商局?”他說,帶上工商局的工作人員直接到買熏人香油那家超市去買,當場打開,抓個現行?!斑@樣一來,你的檢測費還能省了,”他說,不然,就算拿著香油來找到這里,花上四五百,結果也未必就是證據,因為不是現開封的,廠家就可以不承認。
這位先生的本意是:他們這里是檢驗單位不錯,但是沒有執法的權利,也難以提供與法律相關的依據。
那么工商局的哪個部門才能具體負責這類的事情,而且能夠親自與記者一同到超市去購買可疑的香油,這位先生說他也不清楚:“可以問市局,也可以問區里,你自己去問吧,我也是普通消費者?!?/p>
無奈之下,記者再次撥通“12315”,話務員又給出了一個“最相關”的電話號碼:67224795,記者撥打此號碼后,電話另一頭傳來語音信息,說此電話已更改為:63072219。
從下午4點18分開始,記者反復撥打均無人接聽。再次撥打“12315”,話務員又給出另一個電話67282916,即北京市食品質量監督檢驗4站。并且說明:這個單位再無其它(登記的)電話。
撥通之后又傳來一個語音錄音,電話已改為63702239。這個電話號碼是本次記者體驗的最后一通電話,很順利就撥通了。接電話的工作人員態度非常和藹,據他說,他們這個單位只檢測油的過氧化值,但他們的技術和業務范圍對于食用油中的添加劑成分,是檢測不出來的。他說:普通消費者即使買到像香油這樣的可疑食品,也很難去檢測。記者對他說:“那么基本上也就是投訴無門?”“對?!彼樋诖鹆艘痪?。
至9月15日下午5點半,記者結束了此次關于食品安全檢測的體驗。
相關調查:
七成人選擇無奈接受現實
記者隨機對數十位消費者進行調查,七成人表示曾經購買到過可疑食品,包括辣條、豆腐干、面包、巧克力、小魚條、罐頭、香腸、麻辣串、西瓜、腌制食品,還有快餐等各種食品。但是苦于個人檢測之難,因此都無奈接受現實。
絕大多數的人認為個人在購買到可疑食品之后不可能自己拿去檢測機構檢測。原因多種多樣,有不知道去哪里檢測的,有認為檢測太浪費時間和精力的,有不知道如何辨別送檢機構資質問題的……普遍都認為:有關檢測部門不會接受個人檢測是其不可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僅有兩位認為,個人檢測是有可能實現的,但是其中一人認為“操作起來會相當復雜”,另外一位則認為個人檢測雖有可能,但是基于我國的人口規模,這種檢測不可能普遍存在。